节韵汇丨“立夏”是夏天的预告,我们何时进入“正片”?

不觉春已逝,转眼浅夏始。北京时间5月5日8时10分将迎来立夏节气,意味着俏丽的春姑娘即将谢幕,娇艳的夏姑娘开始登场。

立夏,又称“春尽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大约在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立夏是标志万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有哪些物候现象?

根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有三候。

初候:蝼蝈鸣

2024年5月4日,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北山村民在抢收早稻。立夏将至,海南琼海早稻陆续成熟,田野上一片金黄,丰收在望。图/IC

“立”是开始。和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一样,立夏也是一个转换与过渡的时节。夏天的力量,是生长的力量。南方的早稻已经分蘖(niè),油菜已然结籽。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在扬花灌浆。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都相继出苗了。万物蓬勃生长,田间杂草自然也是猛长,故而农人积累的经验说:“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

在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鸣叫;不管蝼蝈是蛙还是小虫,总之到了立夏时节,开始跑出洞来,活跃在稻田旁、池塘边,既可食用水中的小生物,又可在稻禾下乘凉,还可以抬头吞食飞行于田间的昆虫,吃饱后心满意足地鸣叫着。

二候:蚯蚓出

2024年5月4日,山东省枣庄市孟庄镇刘岭村农民在田间查看小麦长势。图/IC

当蝼蝈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在田野乡间,便进入了立夏二候“蚯蚓出”。

蚯蚓不仅蛰伏着度过整个冬天,而且要在地穴里待完整个春天!直到夏天潮热日盛,才会爬出地面。它喜欢阴暗喜欢潮湿,喜欢安静,即使在夏天,也是昼伏夜出。下雨之后,往往有大大小小的蚯蚓从地下钻出来,为什么呢?因为雨后地里氧气减少,它得出来透透气。

进入立夏节气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至,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蚯蚓虽是不起眼的小不点,用作初夏时节的物候,却是再合适不过。

三候:王瓜生

2024年5月2日,“立夏”节气将至,江苏省淮安市樱花园果实成簇。图/IC

当王瓜的藤蔓快速生长攀爬,立夏时节便进入了三候“王瓜生”。王瓜是至柔之物,一种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会迅速地攀缘生长。

这一时节,已有新生的果实让人们尝鲜了。江南的梅子、樱桃,开始成熟,南国的荔枝也有早熟的品种上市,酸酸甜甜的,正是初夏的味道。

青梅之味,最引文人佳话。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饶有趣味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芭蕉分绿,柳花戏舞,午睡后闲看窗外儿童嬉戏,齿间还有梅子的回酸,这是多么怡人啊!

怪不得陆游盛赞初夏比春天还要美妙 :“夏浅胜春最可人。”

立夏节气夏季版图迅速扩张

立夏时节,我国不少地方气温上升、降雨增多,“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便是万物的“成物礼”。

立夏以后,北方气温上升较快。其中,华北、黄淮等地多风,蒸发强烈,气温高湿度低,容易出现干热风,导致小麦等作物减产。“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

不过虽然升温较快,但是北方夏季往往还不会真正到来。立夏节气第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18~20℃,仍是春季,仅有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已是夏季。立夏节气期间,夏季的版图将迅速扩张,长江以南地区基本进入夏季,重庆、武汉、南昌、长沙等城市常年来看都是立夏节气期间入夏。

由于气温上升,江南、华南一带也进入强对流天气比较频繁的阶段,而且雨量和雨日也会增多。此时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需注意防范。

此时的华南进入了降雨集中期,暴雨具有连续性、广泛性和猛烈性等特点,珠江水系、闽江水系年最高水位往往出现在这一时段,民间有“立夏小满,江满河满”的说法,需注意防范。而在云南,进入五月份以后,随着西南暖湿气流增强,降雨增多,雨季开始。

立夏与气象意义上的“入夏”有何区别?

时间上的区别

立夏:立夏是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入夏:在气象上,入夏的标准定义为: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上,即为进入真正气象意义上的夏天。

图/气象北京2024年5月4日发布

2023年北京观象台(北京地区气象观测代表站)入夏时间为5月14日,常年(1991-2020年平均)入夏时间为5月20日。

气候上的区别

立夏:“立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立夏以后,江南地区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此时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

入夏:入夏的标准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告诉人们即将迎来炎炎夏日,在这个季节中,高温、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或许会频频光临,它指引人们开始关注气温的变化和雷雨的发生,引导人们开始进行防暑降温的工作。

从以上看出,立夏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而在气候学中,夏季是指春季过后气温上升到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22℃以上的时段。

立夏见“三新”,吃上最要下功夫

立夏日的传统是要“见三新”。这“三新”则是泛指新鲜的食物。初夏天气,气候还容易忽凉忽热,在这个时候,人们对厚重腥腻的荤食容易生出倦意,开始想吃轻盈清凉的素食。三新多为新鲜蔬果,又根据各地的饮食习惯,各有不同。总之,是在立夏的时候,在时令新鲜的食物上下一番功夫,让肠胃踏踏实实过夏天。

樱桃、青梅与新麦。资料图

现在大多数地方的“三新”是指樱桃、青梅与新麦。立夏时节,樱桃最甜,青梅酸得令人垂涎,而小麦虽然尚未熟透,但青麦炒熟后用糖拌而食的“凉炒面”,分外清香。部分南方地区也有自己的“三新”。比如南京是樱桃、青梅和鲥鱼。无锡最讲究,将这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分别又有代表性的食材。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梅子;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这些都是看着就觉得新鲜水亮的食材,再通过简单的烹饪方式,尽最大可能保存住食材的原汁原味,在初夏的日子里,吃在口中,才能感觉到由内而外的一种舒畅。

在初夏的菜市里瓜类蔬菜也比较常见:苦瓜、南瓜、丝瓜、青瓜、冬瓜。爱吃的人们也研究出来不少时令的做法。老话说,夏食老冬瓜也可以避开整个夏天的暑热。除了干贝煨冬瓜、冬瓜炖排骨这些简单的家常做法之外,还有清炖冬瓜盅、田鸡冬瓜盅等,汤味清鲜自然不在话下。还可以做成夏令甜品:冰糖炖冬瓜,炖出的汁清润无比,先饮汁后挖瓜吃。

斗蛋、脚骨笋、鼠曲草和虾面。资料图

此外,旧时立夏还有些饮食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比如斗蛋:午时许多孩子的颈上都会挂着一枚丝网袋兜着的鸡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谚语的意思是斗蛋能够消除小儿夏日常见的腹胀厌食,乏力消瘦;宁波的习俗则是吃“脚骨笋”,乌笋烧煮,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这样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长沙习俗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而闽南地区则要在这一日吃一碗虾面,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来寄托平安一夏的愿望。

立夏时节如何养生?

今天,立夏。多吃水果,多喝水,多吃苦味食品,保证充足睡眠;少洗冷水澡,不吃生冷食物,少喝含糖饮料,不吃油腻食物。健康生活,一起迎接夏天。

图/人民日报

资料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央视网、人民日报、科普中国、新京报、中国天气网、气象北京、气象顺义

编辑 艾峥 设计 卢子雄 校对 付春愔

标题:节韵汇丨“立夏”是夏天的预告,我们何时进入“正片”?

地址:http://www.hmhjcl.com/bingxiang/18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