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一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刷新多项记录

2024年1月11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简称“航天科技四院”)提供全部7台大推力固体发动机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顺利升空,成功将云遥一号18-20星共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当天下午1点30分火箭正式发射,发射宣告成功的瞬间,一位东方空间的员工边蹦边喊地拥抱住了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姚颂,“终于成功了!”该员工喊着。

背后有哪些技术?

由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创造了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乃至世界首型全固体捆绑(固体芯级+固体助推动力)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同时这也是我国首个海上成功发射的捆绑构型运载火箭,比世界上现役推力最大的固体火箭欧空局“织女星-C”起飞质量高出195吨、起飞推力高出141吨。

据了解,该型火箭采用三级半构型,由芯一级、芯二级、芯三级固体发动机以及芯一级周身捆绑的4枚固体助推器构成,是迄今全球首型固体芯级捆绑固体助推动力的中型运载火箭。

火箭配套的4型7枚固体大推力发动机中,助推级、芯一级、芯二级为直径2.6米发动机,芯三级为该火箭高精度上面级固体发动机。发动机所用原材料或结构形式均为高成熟度、高性价比产品,采用了碳纤维壳体、中能推进剂以及矢量喷管等技术。

据介绍,“芯级+助推”的模块化、组合化捆绑构型设计,使火箭实现了更低的重心和更大的支撑跨度,“底盘”更稳,能够更好适应海上发射时发射船舶的晃动场景,提高了火箭在高海况恶劣条件下海上运输和发射的适应能力,减少了发射前勤务保障的难度。

由于“引力一号”火箭首次采用全固体捆绑式构型,相对于已飞行成功的全固体运载火箭和固液捆绑火箭,基于火箭构型、飞行时序和研制过程,火箭固体发动机研制团队相继解决了壳体承载、推力同步性、喷管热防护等多载荷、多物理场耦合诸多技术难题。

目前,由航天科技四院提供全部固体主动力、助推动力的运载火箭已拓展至6型,包括已经成功服役的长征十一号、长征六号改、力箭一号、捷龙一号、捷龙三号、“引力”系列火箭等。

本次发射的3颗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该系列卫星在“天津大学一号”卫星研制基础上进行了批产适应性设计,具有研制周期短、集成度高、重量轻、体积小、性价比高等特点,主要用于提供商业气象空间数据服务,在气象空间观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此次东方空间引力一号推进剂采用了固体燃料,即将发布的引力二号选择了液态煤油,这也是行业惯例的先固体再液态路线,先满足客户需求,再持续加大并落地先进技术。

做此排序在姚颂看来,主要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很多真实的商业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东方空间也正是基于去满足客户需求的紧迫性、整个行业供应链的成熟度、成本问题等因素,决定了从固体到液体煤油的迭代规划。同时,引力一号也不愿被打造成一款简单的过渡型火箭,因此选择了6.5吨的运载能力,同时简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目前引力一号是国内签署卫星发射合作最多的民商火箭之一。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魏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东方空间已与长光卫星、某地方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等卫星公司签署合作。首飞成功之后,东方空间与长光卫星的合作也将逐步进入执行阶段。

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供充足行业机会

商业航天看似火热程度不比人工智能,但其实已几经更迭。

姚颂对记者表示,2014年底,国家相关政策开始放松,商业航天行业也正式诞生,2014年底翎客航天成立,2015年蓝箭成立,2016年星际荣耀成立,另外还有零壹空间、深蓝航天等。但当时由于政策不明确,投资人都较为谨慎。待到2019年至2021年,商业航天产业进入投资高峰期与密集期,星际荣耀在2019年实现入轨的首次成功飞行,其后蓝箭、朱雀等也均做出动作。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4月至6月,蓝箭与星际荣耀相继完成B轮融资,估值在50亿-60亿人民币之间,融资额在12亿元人民币上下,那是中国商业航天投资高峰期的一个显现。

但到了2022年,姚颂称,整个行业的投资节奏开始趋缓,一方面因为疫情因素,包括美元基金等机构手里的钱变少了;其次是2022年行业内多家商业行业企业经历发射失败,蓝箭当时的发射预计时间也延后,这些事件给到投资人不安全感、不确定性。

从2023年底开始,姚颂认为商业航天行业开始回暖,主要因为国家政策层面开始加大扶持力度。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在这之下第一条列出的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会议中关于科技创新的表述包括“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层面的强调使得诸多政策敏锐的人民币基金开始关注商业航天,行业也开始整体回暖。

东方空间正是成立于行业波动的拐点。2020年6月, 布向伟及魏凯等几个航天人成立了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太空运输,定位为运载火箭和新型空天运输工具的设计和制造。其后,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姚颂加入了团队任联席CEO。

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引力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布向伟表示,相比其他民营航天公司,东方空间成立的时间晚了,小型火箭无非是追随别人的脚步,技术上没有突破,行业地位也显现不出来。中小型火箭,尤其是单杆式中小型火箭,几乎已是一片“红海”。在此背景下,东方空间决定选用相对成熟的固体技术做出一型大运载量的火箭。

姚颂对公司的定位一是规模化——只做大火箭,二是便捷化,待火箭首发成功后,最好的状态是能做到两周发一发火箭,提高周转效率。

首发是开始而非结束,未来姚颂认为产业链的逐渐成熟给到商业航天各家企业充足的机会,他称,创造最大价值的行业应用端已经起来了——那就是卫星互联网。2019年谈卫星互联网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马斯克是在炒概念、炒市值。待到2023年三季度马斯克宣布2023年度SpaceX将收入80亿美元并实现全面盈利后,大家突然发现行业不一样了。

姚颂认为目前火箭市场是一个在迅速打开的市场,厂商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直接竞争,至少在2030年以前,各家公司只要能把一个运载能力足够可靠、价格足够便宜的火箭造出来,基本上就不会缺卫星互联网发射的订单。

据SIA数据,2021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19837.4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38721.7亿元。卫星互联网更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确定性最高的技术,将在6G时代首次实现全球网络覆盖。近年来,卫星互联网已成为国际角逐的重要硬科技赛道,全世界低轨星座“织网”之争愈发激烈,加之频轨资源有限,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已箭在弦上。

标题:“引力一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刷新多项记录

地址:http://www.hmhjcl.com/dianshi/8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