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乒乓球女运动员,总是绕不开邓亚萍。当年在奥运赛场上,她可是乒乓球霸王,长期占据世界第一的地位。
10岁时邓亚萍就夺得全国冠军,并进入省队集训,却因教练一句“个子太矮了”,就否定了她的未来。但她反而越挫越勇,用不服输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偏见,用实力告诉大家,再苦再累,努力终会有回报。
在赛场上如此顽强不屈的她,感情之路却并不顺利。
进入国家队后,她遇到了男乒乓球队员林志刚。他们都是队里的主力,有着相同的爱好,内心同样不服输,肯吃苦,有冲劲,无形之中让两个人越走越近。
优秀的人总会互相吸引,渐渐地,他们从队友变成恋人,似乎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结果。
然而,从爱情走向婚姻,仅仅同频并不够,还要看两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权力是否平衡。比如他们的事业发展走向不同,会导致权力失衡,加大双方的矛盾。
当邓亚萍夺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时,林志刚却跟不上她前进的脚步,甚至退出主力队伍,二人在事业上的步伐不一致,恋情最终无疾而终。
多年后,他们在异国他乡相逢,却能重新燃起爱情的火花,这背后,究竟是什么缘故?这一切,还要从他们相识开始说起。
邓亚萍与爱人分手:始于同频,终于亲密关系中的权力不平衡
15岁那年,邓亚萍进入国家队训练,一心扑在乒乓球上,她没有想到,自己会遇见生命中的挚爱——林志刚。
当时林志刚的表现并不亚于邓亚萍,也是国家队中的佼佼者,打乒乓球时又快又准,下了球场就开始训练,是一位非常努力、优秀的运动员。
他们经常一起对练,一起学习,互相加油打气,都被对方的努力拼搏所吸引,越走越近。
在如此同频的两个人之间,爱情悄悄萌芽了。林志刚率先捅破窗户纸,用浪漫的告白,成功攻下邓亚萍的心房。
在恋爱的过程中,邓亚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打拼事业,践行着不服输的精神,再苦再累也要拼下去。她之所以如此拼搏,其实是受到小时候的一件事情影响。
邓亚萍的个子比同龄人长得慢,只比乒乓球桌高出一个头,打乒乓球时,本就比一般的选手要吃力。再加上胳膊短,在赛场上防守起来就没有那么灵活,甚至进攻也会受限。
基于对身高的考虑,邓亚萍从5岁练乒乓球开始,父亲就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训练方法,专门练习正手攻。她深知自己的弱点,防守偏薄弱,那就按父亲的方法主打攻击,再把攻击当成最好的防守。
然而,她苦练了5年,好不容易获得全国冠军,却意外得知自己被教练放弃。
这件事在她心中埋下了不服输的火苗,小小年纪就暗暗发誓,唯有靠实力,才能打破偏见,一次冠军证明不了自己,那就两次、三次,她一定要赢下去!
于是,她开始进行负重训练,在腿上绑5斤沙袋,在身上穿30斤的沙衣,日复一日地练球。才10岁出头的小姑娘啊,全身的负重重量竟是她体重的一半,看着特别让人心疼。
她不怕吃苦,再累也能坚持下来,拼尽全力练球。连续夺得几个冠军后,她终于在15岁那年进入国家队,从此开始了更加艰苦的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16岁就夺得了世界女双冠军,随后拿奖拿到手软,共夺得18个世界冠军,连续8年荣登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的宝座,开启了叱咤乒乓球届的“邓亚萍时代”。
那些年里,一有人提起乒乓球,嘴里就会蹦出“邓亚萍”的名字。她真的做到了,用实力打破别人对身高的偏见,再也不敢有人轻易以身高下结论。
但是,当邓亚萍接连夺得多个世界冠军时,林志刚却有点后劲不足,不再担任队里的一线主力,甚至还当起了赛前陪练。
两个人事业的差距越来越大,让他们的爱情也开始失衡。
与不断夺冠的邓亚萍相比,林志刚在这段感情里显得有点信心不足,越来越觉得失落,一个球迷的出现,彻底暴露了他的内心想法。
1997年,林志刚在参加一场乒乓球表演赛时,遇到一位华裔女球迷。比赛结束后,女球迷开始热烈追求林志刚,面对她的疯狂崇拜和爱慕,林志刚内心的满足感油然而生,似乎又回到了那个信心满满的自己。
林志刚在爱情中的失落被女球迷填满,偶尔也会给女球迷一些回应,比如写信。邓亚萍得知后,气愤不已,想找林志刚讨个说法。
但当时林志刚并不懂得如何回应邓亚萍,他在事业上不如邓亚萍,被邓亚萍成功的事业所压制,内心产生极大的不满,这种心理让他难以对邓亚萍作出解释,以致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
矛盾难解,加上邓亚萍要在奥运场上拼搏,无暇处理感情问题,他们二人都选择了逃避,这段感情以分手告终。
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在恋爱中,男女双方最怕的就是权利不平衡,好的亲密关系,必须“势均力敌”。
著名心理学家Marano曾担任美国心理学杂志的资深编辑和专栏作家,在她的著作中提出,将亲密关系中的“权利平衡”分为5个要素,分别是:关注、尊重、自我、脆弱和得益。
其中的脆弱,是指在亲密关系中,把自己的弱点、不足暴露在对方面前;得益则是在亲密关系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包括情绪、满足感、经济等方面。
而邓亚萍和林志刚恰恰因为“女强男弱”,导致双方自身拥有的资源存在差异,激发了作为男人的林志刚内心的脆弱,难以获得对方的尊重和满足感,导致权力失衡。
邓亚萍的经历,注定了她是一个不服输,且事业心强的女人。
在她看来,林志刚和其它粉丝暧昧不清,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连个解释都没有,是对自己和感情的不尊重。
与其为了男人伤心流泪,不如踏实做好自己的事业。
而男人都是自尊心极强的动物,面对事业上远远甩开自己的邓亚萍,林志刚心理落差巨大,梗着脖子不愿低头解释。
男人渴望的被尊重、被崇拜,林志刚也不例外。
正是这种“权力失衡”,令林志刚明知自己犯错,也不愿做出解释和让步,从而让这段原本惺惺相惜的感情,走向了分手的境地。
但人生总是充满各种惊喜,他们二人性格中的不服输,兜兜转转之下,竟然又让这段爱情重新点燃了。
邓亚萍与林志刚结婚:共同努力,让亲密关系越来越牢固
离开邓亚萍后,林志刚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便下定决定,要好好努力,认真打拼事业,并与女球迷保持距离,再也不能让人误会。
此时,林志刚已经脱离国家队,回到家乡的广东队。他重新拾起乒乓球,再次苦练球技,很快就在全运队上带领广州队夺得乒乓球男团冠军。
或许是想用事业上的成就,来遗忘分手带来的伤痛,他在夺冠后的第二年,就远赴法国,在乒乓球俱乐部打联赛。有了他的加盟,俱乐部很快就提升了排名,并连续夺得两次法国联赛冠军。参加欧洲冠军杯比赛时,俱乐部还一举拿下亚军。
邓亚萍也一样,失了爱情后,她全心投入球场,抱回了乒乓球大满贯,事业上成就满满。
到了退役的年纪,身边的朋友纷纷劝她当教练,她却决定走一条不同的道路,想去进修,学习英语。可是,由于从小苦练乒乓球,她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少得可怜,如今想学英语,却连26个字母都写不全,大家纷纷劝她,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说白了,大家都不看好她选择的这条路。。
不服输的邓亚萍,又遇到了偏见。她下定决定,一定要把英语学成。
字认不全,就捧着词典一个字一个字地学;
发音不准,就跟着听力一遍又一遍地跟读练习。
三个月后,邓亚萍前往葡萄牙参加国际奥委会的会议,会上她用英语做了演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让萨马兰奇主席为之震惊,并带头鼓掌。
受到鼓励后,邓亚萍的学习信心倍增。大家以为,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心满意足了,但万万没想到,她并未止步于此。
从1997年到2008年,在短短的11年里,她不仅拿到了清华大学的英语本科学位,还前往英国留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功地从球场霸王变成英语学霸。
在邓亚萍出国留学的那段时间,林志刚已经成为法国俱乐部的大红人,多次带领俱乐部提升排名。那时,他觉得自己已经积攒了足够的实力,可以重新自信地站在邓亚萍面前。
林志刚主动联系邓亚萍,得知邓亚萍并没有排斥自己,便很快就买了机票,从法国飞往英国,探望邓亚萍。
其实,虽然分开多年,但他们之间的爱意却没有消失。在异国他乡打拼,内心孤寂时,他们就越发地想念对方,却都不敢踏出这一步,只好默默关注着对方,不确定对方是否已有了新欢,更不确定对方是否还在意自己。
林志刚的这次行动,顺利瓦解了双方心中的犹豫,成功接起了红线。一见面,爱意就从双方心底涌了出来。
就这样,一来二去,他们联系得越来越频繁,把那一年的矛盾说开,对当初的分手欣然释怀。彼此之间再无顾虑,不想再错过,便重燃甜蜜的恋情,最终顺利步入婚姻殿堂。
回想他们的感情经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亲密关系的真相:同频的人,会更快进入亲密关系。
伴侣之间的权力差异更小,会更容易让亲密关系趋于平衡。若差异难以消除,就需要双方就不平衡达成共识,适当妥协和让步。
第一次恋爱时,林志刚的事业不如邓亚萍,在亲密关系中是权力较为弱势的一方。分手后,林志刚意识到自己和邓亚萍的差距,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主动努力提升自己,认真打拼事业,让自己更靠近邓亚萍。
不仅如此,再次恋爱后,他开始尝试接受双方权力的不平衡,当邓亚萍忙于事业时,他心甘情愿去负责家庭事务,当好邓亚萍的坚实后盾。
比如两人在北京买房后,他让邓亚萍安心打拼事业,自己则揽过装修的活,利用休假的时间跑市场、请装修公司;等新房装修好之后,他又主动做起了家务活,洗衣做饭不在话下,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
退役后的学习生涯,让邓亚萍对成功的看法发生改变,她不再执着于自己强势的地位,而是学会在亲密关系中做出一些妥协,开始关注和理解林志刚的需求,尽可能表达出自己对他的尊重和支持。
一回到家,邓亚萍整个人都变得非常柔和,褪尽满身的锐气,享受林志刚的体贴,却也甘愿为他洗手做羹汤,尽显温柔本色。
资源不平衡,事业有差距,导致亲密关系中双方的权力不平衡,但林志刚与邓亚萍用实际行动让双方的权力变得更加平衡,在关注、尊重、得益等方面进行让步和争取,让双方靠得更近,更加亲密。
婚后第三年,他们迎来了爱的结晶——儿子林翰铭。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儿子出生于乒乓球世家,却没有继承父母对乒乓球的热爱,反而喜欢上了电竞。
邓亚萍严格教导儿子:用不服输的精神育儿,收获幸福的家庭
邓亚萍2岁时就踏进乒乓球馆,5岁正式练球,童年比别人少了许多快乐。邓亚萍不想让儿子的童年变得跟自己一样,便让他尽情地玩耍,不限制任何兴趣爱好。那段时光,是儿子童年里最无忧无虑的日子。
儿子9岁时,邓亚萍见他没什么坚定的兴趣爱好,便决定推他一把,把他送进体校接受正规的乒乓球训练,培养打乒乓球的兴趣爱好。
训练时,她便化身教练,用严格的国家队标准来要求儿子。“我怎么要求他,他就必须去做,不做的话,就肯定过不去。”
有时候,她看到儿子没做好训练,会罚跑一万米。在她看来,“只有训练的时候苦一点,比赛的时候才能轻松一点。”
为了让儿子练好乒乓球,邓亚萍还会直接给他一箩筐的乒乓球,让他对着墙发球,使劲练。
看到儿子的自信心不高,她并没有放弃,常常为儿子加油鼓劲,督促儿子打好每一个球。
“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我还想教育他做事情的目的性。”她不仅仅是教儿子打球,更重要的是,她在用行动向儿子传递不服输的精神,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当儿子喜欢上电竞时,她并没有直接要求儿子放弃,而是尊重儿子的选择,支持他在电竞比赛中拼搏,践行不服输的精神。
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很开放的心态,给儿子各种可能性,甚至还主动提出,自己可以带儿子去专业的电竞场馆,进行实地参观。她不排斥电竞,认为参加电竞比赛也能拿世界冠军,关键是看儿子选择什么。
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反而能够更加理性。后来,儿子林瀚铭主动放弃电竞,回归乒乓球的训练场,原因是他得知电竞选手每天要训练12个小时,强度甚至比打乒乓还大。
那时候,他终于明白,任何光鲜亮丽的荣誉背后,都要付出绝对的努力。
林瀚铭开始静下心来,认真练球,很快就进了北京市男子乒乓球二队,并多次参加乒乓球大赛。
尽管林瀚铭在这些比赛有赢有输,但邓亚萍却告诉他,要用平常心对待最后的输赢。在练球、打球时,一定要不服输,拼到底。但如果比赛输球了,也不要灰心,而是要学会总结,为什么输!
其实,邓亚萍这是在锻炼林瀚铭,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赢得起,也输得起,只要别因为输球而自暴自弃就行。
林瀚铭也非常争气,在邓亚萍手把手指导下,他的球技突飞猛进,在2021年时还荣获市里的初中级男子单打第一名、初中级混合团体第三名。
看到儿子这么优异的球技,邓亚萍彷佛看到了传承二字,真是百感交集啊。
邓亚萍与儿子如此和谐的相处模式,其实与亲密关系中的权力差异有一定的关联。
步入婚姻后,邓亚萍更重视平衡亲密关系中的权力差异。
她把亲密关系中的“尊重”和“脆弱”,运用到亲子关系中。
一方面,她非常尊重林瀚铭的爱好和想法,拉近自己与儿子的距离。
得知儿子喜欢电竞,她便对儿子的爱好给予充分的尊重,还通过找电竞公司的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很重视儿子的电竞爱好。
放学回家,林瀚铭喜欢玩游戏,她也不强加干涉。但是学业不能落下,于是,她想了一招,与林瀚铭制定协议。
若是作业做完了,练球任务完成了,便可以玩游戏,越早完成,就能越早去玩游戏。这个招数,既尊重儿子玩游戏的想法,又能督促儿子早日完成作业和练球任务,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另一方面,她和林志刚的分手经历,让她对一个人的“脆弱”心有余悸,更加关注家人的弱点和不足。她通过关注儿子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儿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儿子更好地成长。
当林瀚铭不太自信、缺乏主动性时,邓亚萍就用不服输的精神鼓励儿子,推着他往前走,填补他的弱点,向他传递顽强拼搏的体育竞技观念,教他从打球中培养自信、自律和主动性。
在邓亚萍的言传身教下,林瀚铭逐渐沉浸于乒乓球的世界,信心倍增,并在初中时就勇夺冠军,成绩斐然。
人生既需要毅力与坚持,还要关注他人的需求、理解他人的感受,以免权力不平衡引发困境。
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尊重和理解家人,我们既能在事业上创造辉煌,也能收获幸福美满的家庭。
正如俾斯麦所说,“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让我们怀着坚定的信念、不服输的精神,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在事业与家庭中寻求平衡,最终实现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目目】【文:兔兔】
标题:邓亚萍:读清华让她巧遇大佬,如今家庭美满,儿子的事业令人振奋
地址:http://www.hmhjcl.com/gzdm/1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