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旱,水下生物还好吗?一条0.94米的野生中华鲟尸体漂在水面

今年,长江流域遭遇了近7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这是不争的事实,数百条通往长江的河流出现断流的现象,洞庭湖、鄱阳湖瘦成了“大树”,长江多处江段水位降至最低警戒线以下,一些江段还已经见底了。

8月,长江流域的确出现了“迅期返枯”的怪现象,让一些被湖水和江水长期淹没的遗迹终于露出了“真身”,鄱阳湖现身明代建造的古石桥,重庆巴南段现身有600年历史的摩崖造像,江汉现身“江心小路”。

长江干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多种谷物欠收,在鄱阳湖附近的一处农场,农场主表示,这是他见过最严重的干旱,一些稻谷根本无法使用,谷粒里面竟是空的,没有米粒。

长江干旱,长江水体面积减少,这让人们担忧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是否遭到了破坏,近些年来,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长江从2020年1月开始,实行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这几年,长江生态系统刚刚出现了恢复的迹象,长江支流出现“鱼儿扎堆”的情况,长江主流出现大量野鱼群,个头还不小,多只长江江豚在多处江段“搞事情”,追逐戏水,吸引大量人前来围观。

长江干旱,水下生物还好吗?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长江水下生物的情况应该不容乐观,水体的减少意味着水下生物的生存空间变小,它们的食物来源也跟着变少,可能会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今年八月水位一降再降,大量鱼类被困在浅滩或沼泽之中,这一下成全了飞鸟,数万飞鸟齐聚鄱阳湖,提前享受了“饕餮盛宴”,要知道往年只有等到10月后的枯水季节才能享受。

最近,鄱阳湖出现了一种让人心痛的画面:人们发现一只长江江豚尸体躺在鄱阳湖水边的一片泥潭之中,其下巴的大片皮肤脱落,下巴周围还流了一滩血。

长江江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下“大熊猫”之称,不知道是这次江豚遭受了攻击,还是被湖水给“热死”的,目前渔政管理部门正在对其死因展开调查。

9月7日,长江再次出现了让人心痛的画面,有人在上海崇明老滧港附近水域发现一条疑似中华鲟的鱼类尸体漂在江面上,中华鲟素有水下“活化石”之称,是长江中的一级保护动物,所以,多名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闻讯而来。

根据照片显示,这头野生中华鲟外表皮肤完好,经工作人员确认:这的确是一头野生中华鲟,已经死亡很长时间了,散发着腐烂的臭味,经过测量,这头野生中华鲟长0.94米,重约3公斤。

鉴于中华鲟能长到300公斤和3米长,雄鱼要长到9至18岁才成年,雌鱼要长到14至26岁才成年,这头中华鲟年龄应该只有2~3岁,算是一个幼年的“宝宝鱼”,很可惜还未成年就不幸夭折了。

死因未知,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人为因素造成的死亡,在长江禁渔计划之前,人类对长江生物的影响还是非常大,过度采砂作业、过度捕渔作业、轮度和废水排放,长江鱼类在迅速减少。

二,得病而死,是动物都有生病的可能,人会生病,陆地动物会生病,鱼类也会生病,如果只是个体生病问题不大,就怕某种可传染的瘟疫。

三,可能跟长江干旱有关,长江干旱,长江水体面积在减少,加上长期高温天气,近期,江水温度在持续升高,中华鲟有可能是被“热”死的,近期,长江鱼类数量在快速减少,这头中华鲟也有可能是饿死的。

工作人员将这条野生中华鲟尸体带回了实验室进行研究,调查死亡的原因,希望此类悲剧不要再次发生,不过现在也出现了一条劲爆消息,发现一条活的野生长江鲟鱼,这真是有喜也有忧。

9月6日,有人在湖北省团风县罗霍洲网红沙滩无意发现了一条受伤的野生长江鲟,渔政执法大队对其进行了救助,等伤势恢复之后,再重新放回长江之中。

野生长江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今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宣布:白鲟(Psephurus gladius)已经灭绝,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灭绝,现在重新发现野生长江鲟说明并没有灭绝。

我们要借此机会保护野生长江鲟,把它从濒危灭绝中给救回来,尽管这是一条好消息,但长江干旱的确对长江鱼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干旱是天灾,我们没有办法,我们能做的是把长江禁渔计划继续下去。有趣有料的科学内容请关注唯一的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标题:长江干旱,水下生物还好吗?一条0.94米的野生中华鲟尸体漂在水面

地址:http://www.hmhjcl.com/gzdm/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