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蜀南竹海”,丰富的竹资源与独特地形地貌相得益彰,不但孕育了远眺时让人心旷神怡的浩瀚竹海,也让《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节目组的尼格买提、月亮姐姐、杨帆和王冰冰等嘉宾们,得以深度体验了一番当地千年来传承至今的“竹文化”,从竹根雕、竹编、竹制家具等江安竹簧非遗工艺的多种巧思美器,到一桌清雅又足飨饕客的“全竹宴”,与文化之美的邂逅,成为这次旅行中最惊喜也最难忘的独特记忆。

而在《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里,类似的文化体验可谓俯拾即是。“100个地方”背后,是一百种中华文明滋养的文化图景,也是一百种年轻观众们纷纷“做笔记”的旅行方案,在青山绿水、名城古镇间与古老文明偶遇,正在成为当代人认同的浪漫与治愈。

非遗书写新篇,在人间烟火中演绎传承魅力

“鱼多多虾大大,丰收返去就是过瘾……”海南三亚,看着随船上表演的疍家人一同唱起来的杨帆,其他几位嘉宾颇为惊讶,而这是杨帆“从小听这歌长大”的疍家渔歌,歌曲里对渔获的渴望、为美好生活打拼的意愿,记录着疍家人几百年来的质朴奋斗,悄然打动屏幕内外的观众。有趣的是,或许是为了呈现旅行体验的完整性,《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在节目中甚至并未停下来强调,海南省三亚市的疍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但他们在各地寻找到的类似特色旅行体验中,非遗却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当嘉宾们走入三亚的黎族村落,会发现阿婆手里操持的美丽黎锦,是有三千年历史的世界级非遗;迎客时的竹竿舞、能用鼻子吹奏的黎族竹木器乐、能亲手尝试古法制作的黎陶,都是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级非遗。如此“躲不开”的非遗,或许更能让观众理解,在这片有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上,这些非遗内容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深深渗入了人们的生活习俗与习惯,而旅行时能够迎头遇见这样的悠久与动人,也是观众们表示期待的文化震撼。

由此能够看到《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所呈现的文化内容特点。一是人文性,事实上,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其至今能打通当代人的审美和共情:宜宾冠英古街上的变脸表演,至今座无虚席;黎族音乐的歌词,是女歌手们抱怨丈夫懒惰、不干活,唱得情绪十足,让弹幕笑称“不像演的”。即使是旅途中的短暂邂逅,依然有着让人久久回味的魅力,而非遗的价值也就此产生。

二是多元性。从新疆库尔德宁的云杉氧吧到三亚的黎族村落,再到绵竹年画村、宜宾“蜀南竹海”,观众跟随节目仿佛进入了一个个文化秘境,全然不同的非遗传承,交织串联起迥异的文化体验与奇观。而它们的共性,是能够在中华文明的共同认同下,让人油然生出自豪与亲切感,更期待能亲身体验别样的人文风情。

三是可持续性。这或许能更好地体现《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内容的当下性,即非遗传承的现状如何,又怎样更好地与文旅产业乃至经济环境结合起来。比如四川如今正在大力推进“以竹代塑”,进一步打造了全球领先的“竹产业”,也让相关非遗工艺点亮了新价值;绵竹年画为游客设计了体验项目,让他们可以全程参与创作,成为当地的亮点文旅项目。在非遗传承不断焕发生命力的背后,观众可以看到的是文明的闪光,在古老的土地上掀开全新的篇章,更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文明繁花相送,用浪漫与治愈解题“新文旅”

开播后不久,《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的“夜游三星堆”话题就成功实现出圈,在夜幕下邂逅数千年前神秘的古蜀文明,让几位嘉宾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正如尼格买提感慨的:“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在这种神秘的氛围当中,再去和这些先人们创造的传奇,用心灵交流的方式去对话,我觉得特别奇妙。”王冰冰回忆看向青铜神树的时刻称:“他们造这棵青铜神树的时候,可能也在望向这棵树的顶端,有一些祈求或对未来的向往和探索;而我们现在通过这棵树的顶端去探索他们的过去,彼此的目光可能在这个地方是有交汇的。”

如此经历透过屏幕深深触动着观众,为“夜游三星堆”的旅行项目进一步吸引了不少关注。而《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所试图提供的,也恰恰是以文明的百花,打造不同旅行的差异化体验。如杨帆所说:“或许节目最大的意义是,它留下一百条线路,给大家一百个方案。”带上最好的朋友,沿着节目的路线去感受,也是许多评论表达出的意愿。

观众纷纷表示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新疆库尔德宁云杉林的山坡上,四位主持人与飞行嘉宾陆虎坐在躺椅上静静地看着远处的夕阳,装点着天边的云朵变化万千,“五分钟换一个颜色”,让杨帆感慨“感觉它的颜色是有情绪的”;在被王冰冰形容为“童话里的插画”的奇景中,陆虎弹着吉他与几位朋友一同唱着各自最爱的歌,让弹幕一片感慨“太治愈了”“笑着笑着就哭了”。在大自然与文明构建的奇境里,与朋友分享震撼与欣喜,留下如月亮姐姐所说可能“终身难忘的一个画面”,是当代人能够理解和认同的幸福。

从具有差异性的文化元素融合,到各种文化秘境的全新打开方式,《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通过全新的旅行体验,为当下的“新文旅”事业提供了某种参考和能量。近年来,全国的文旅市场蓬勃发展,如何打造更多有认知度的旅行目的地,并推动不同地域文化形成新的体验和价值,已经成为破题“新文旅”的关键。

而《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或许呈现了最理想化的“百种方案”,以文明图景下的繁花相送,打造认知、情感、民族自信、人文情怀等多个层面的惊喜体验,在至美天地间收获满满的治愈和能量,打开日常生活之外的全新感知。当更多的游客跟随“百地版”路线出发,无论从文化事业还是文旅结合新产业的角度,《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都表现出极强的当下性和长期价值,也让人对其后续的行程计划充满期待。

(张文)

来源: 光明网

标题:《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用文化之美,装点一路繁花

地址:http://www.hmhjcl.com/reshuiqi/26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