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承载文明、传承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上海博物馆非遗项目立足于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经过70年的薪火相传,形成了传承有序、内涵丰富、技术一流的文物保护与利用体系。目前,上海博物馆已拥有9项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其他包括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国家级)、古陶瓷修复技艺(国家级)、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代家具修复技艺、古籍修复技艺、珂罗版书画复制技艺。

近日,上海博物馆的古代漆器修复技艺、金石传拓技艺、囊匣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

古代漆器修复技艺

中国漆器已有8000多年历史,种类繁多、工艺复杂,加大了漆器保存的难度。在经历数百年甚至千余年的时间洗礼后,漆器会出现漆面老化、胎体膨胀收缩、漆面断纹、嵌件松动脱落等情况。上海博物馆古代漆器修复技艺,是运用中国传统的漆器技艺,对漆木器文物和工艺品加以修复,并辅助现代科技手段加以科学保护,至今已传承四代,修复了国内外不少精美的漆器,一方面得以将精美绝伦的珍贵漆器展示给后人,另一方面对漆器修复技艺发展以及漆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明代剔犀长方盒修复前后

金石传拓技艺

起源至晚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金石传拓技艺是一种通过纸和墨拓的方式复印出器物表面纹饰的一种古代复印技术。碑石上纸、拓纸贴合、拓纸上墨,用墨捶印,制成拓片……一道道工序为我国留存了无数珍贵文物、文献的资料。上海博物馆成立之初便为文物制作拓片,至今传承三代,大量作品用于展览陈列,出版图录和各类研究中。目前,上海博物馆围绕金石传拓技艺开展众多公益讲座、互动体验等志愿服务活动,向公众传播非遗文化,使这项古老的技艺与时偕行焕发活力。

大克鼎全形拓

囊匣制作技艺

囊匣是我国古代的包装装潢工艺品,最早出现于六朝前后,日趋成熟于宋,盛行于明清,历经千年能工巧匠的雕琢,逐渐成为精巧实用的艺术珍玩赏品。上海博物馆为馆藏文物量身定制囊匣,在传承传统技艺基础上积极创新,经过设定盒形、尺寸测量、裁切纸板、画别子基准线、粘接外盒、粘接上盖凹条等十几道工序后,最终配置好的文物囊匣仿佛为内装器物量体裁衣般严丝合缝。

抽盖式囊匣

······

为进一步讲好非遗保护的中国故事,传播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上海博物馆着力打造“非遗点亮生活”志愿服务品牌,以修复作品展示、讲座、互动体验等形式积极推动非遗项目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实现非遗传承传播的多元融合,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普惠。

在即将落成开放的东馆中,上海博物馆将开设“开放式文物修复展示区”专区等非遗活动场所,以直观、动态的方式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播理念,展示上海博物馆现代科技与传统修复相融合的海派修复特色,让群众近距离了解各项非遗技艺工作者的技艺匠心,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供稿丨文物保护科技中心

编辑丨张力程、韩淑冰

初审丨黄河、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联系电话:021-63723500

标题:上海博物馆3项新技艺成功入选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地址:http://www.hmhjcl.com/reshuiqi/6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