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对抗癌症,病理科能发挥什么作用?肺癌如何确诊?出现疼痛就是患癌吗?在最新一期新京报《健谈》直播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薛卫成进行了详细解答。
Q:对抗癌症,病理科能发挥什么作用?
A:无论院外获取的人群筛查样本还是医院内早癌诊疗样本,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怀疑有病变组织时,医生会将样本送至病理科。病理科的工作模式与检验科有类似之处,就是要对样本进行检查,不同之处在于检验科通过仪器可以单独完成检测数据,但病理科要对病变有足够认识,通过认识病变得出疾病的诊断,这种诊断是称之为“金标准”的终极诊断。在肿瘤多学科诊疗中,病理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病理医生也会出现在诊室中,是临床诊断团队的重要成员。尤其面对罕见病、特殊病,病理医生还要对患者和医生进行讲解,让患者和实施治疗的医生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因此病理医生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
Q:确诊肺癌的手段或检查方法有哪些?
A:针对早期肺癌,临床主要通过气管镜钳检或穿刺活检,捕捉到目标样本送到病理科进行检测,以便得出正切的病理诊断。现在也有基因检测方面的诊断方式,这种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一般情况下,支气管镜钳检主要运用于中央型病变,外周型病变需要在CT的指引下进行穿刺活检。
Q:某个部位出现疼痛,患癌的可能性大吗?
A:疼痛不是癌症的特异性标志,尤其是对于早期癌症。以乳房疼痛为例,疼痛与乳腺癌没有直接关系。在肠癌患者中,尽管便血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征象,普通人无法将肿瘤出血与痔疮出血相辨别,而且有痔疮出血者,也不能完全排除肠癌的存在。因此,不要等到有症状后才筛查,如果有遗传史且达到相应年龄,无论有无症状,都要进行相关筛查。即便没有肿瘤遗传史,到达肿瘤高发年龄后,仍要定期筛查。
Q: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检查靠谱吗?
A:癌症筛查与常规体检不同,癌症筛查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部分体检所涵盖的肿瘤标志物检查等项目,即便发现异常,也不能代表一定患癌,有些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也可能是正常的。如果出现肿瘤标志物持续性升高的情况,说明肿瘤已到进展期或晚期,失去了筛查的意义,因此不能单靠肿瘤标志物来完全代替癌症筛查。有肿瘤遗传史的人到达一定年龄后,应及时咨询遗传门诊,了解自己需要筛查的项目和筛查频率。
Q:哪些乳房疼痛需要警惕?
A:随月经周期改变发生的乳房周期性疼痛和不适,一般没有太大问题;如果出现刺痛,可能是神经方面的非特异性炎症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与肿瘤没有太大关联。如果发生乳头溢液,尤其60岁以上女性发生血性乳头溢液,应提高警惕,可能存在乳腺癌。
Q:如何确定CT检查的安全频率?
A:视具体情况而定。以肺癌为例,如果肺癌患者处于治疗过程中,每年的CT检查可能达到4-6次,用于治疗评效。而筛查人群或处于观察过程中的人,1年查一次CT足矣。低风险的肺结节,患者不必过度焦虑,更不必每月进行CT检查,遵循医生制定的检查频次即可。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赵琳
标题:《健谈》热问丨如何诊断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靠谱吗?
地址:http://www.hmhjcl.com/xiyiji/17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