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索因卡参加“诗,面对人工智能”中外诗人论坛。 主办方供图
本报记者 施晨露
从口袋里郑重拿出提前手写的发言稿,90岁的尼日利亚诗人、非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莱·索因卡在徐家汇书院发表领取第八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诗歌大奖的获奖感言——“诗人的使命是追求人性、跨越‘不同’。到底什么是人性?什么时候才能展现出人性?非常感谢我的上海同行、诗人朋友们授予我这个奖项,让我有机会在这里重申诗人的使命。”
昨天上午,徐家汇书院里高朋满座。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徐汇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诗,面对人工智能——2023第八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比利时、罗马尼亚、墨西哥、阿根廷、越南、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家的诗人代表与欧阳江河、陈先发等中国诗人代表参加开幕式。
本届诗歌节是近年来参与诗人人数最多、邀请国家范围最广的一届。开幕式上,数字虚拟人“诗诗”与主持人的互动,让人们对高科技时代如何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文领域的结合,重新审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国际诗歌节艺术委员会主席赵丽宏宣读了评委会授予索因卡的颁奖词——“沃莱·索因卡用他的与众不同的诗篇,建构了一个宏伟而幽邃的诗歌花园。他的诗歌,用饱蘸力量的文字,以真诚的态度,深刻的思想,以让人惊叹的意象和异想天开的念头,传达出人间的忧愁和爱,表达着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对和平的向往。非洲的历史、风俗和文化,为他的诗歌提供了浩瀚的源泉和坚实的骨骼,在混沌的时刻,他的诗,如清澈的激流,如明亮的灯塔,如激动人心的鼓点,连接了大地和天空,沟通了过去和未来,给世界带来希望和光亮。”
1986年,索因卡以“因广阔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人生戏剧”而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改变了世界文学地图的格局。2012年10月底,索因卡首次造访中国,在与其长居的尼日利亚城市拉各斯一样临水而建的上海,他感受到了如在家乡般的自在与惬意。时隔11年再次来到上海,他看到上海的快速发展,也深感11年里非洲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四天诗歌节期间,他将与各国诗人一同参加开闭幕式、论坛、讲座等一系列活动。
上海国际诗歌节从2016年创办至今,走过八个年头,成为上海具有标识度、美誉度的文学活动品牌。上海作协党组书记马文运说,八年来,诗歌节邀集了16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举办交流、研讨、座谈、见面会等主题系列活动100多场次,现场受众超过100万人次,辐射受众量高达千万级。
来源: 解放日报
标题:非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90岁索因卡在沪领受“金玉兰”大奖
地址:http://www.hmhjcl.com/linggui/56617.html